计生协会“晚婚晚育、从我做起”经验交流材料|晚婚晚育婚假多少天

 


倡导晚婚晚育  构建先进人口文化


 

2011年,围绕实现“双降”目标,我市在广大计生协会员中开展了“晚婚晚育、从我做起”宣传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围绕“十个一”来开展,要求调查摸底要着重掌握15—20周岁育龄青年基本情况;
结帮带对子要突出计生协理事和会员的作用,在帮带上要体现效果;
上一堂课要尽量组织广大会员和未婚青年参加;
谈一次心要把握好谈心内容,既要体现关心爱心,又要宣传好法律法规;
送一套宣传资料要做到言简意明,通俗易懂;
演一场文艺节目要有倡导晚婚晚育、杜绝早婚早育的相关内容,知识竞赛要结合“三进”活动推进;
给一条信息要体现温馨,开一次现场会要体现亮点特色。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了“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为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全市共建立县级试点一个,乡镇试点25个,村级试点80个。按照“十个一”的要求,一是统计出15—20周岁育龄青年75万余人,其中女性36万余人;
二是签订《晚婚晚育诚信协议》29万余份,奖励晚婚晚育夫妇6000多对,发放晚婚晚育奖励金140.82万元;
三是与未婚青年结帮带对子15万对,帮助解决困难9000多个,帮扶资金190多万元;
四是深入593所学校、1361个村(居)、214个企业,开展晚婚晚育知识讲座2000多场次,参加听课人数达27万人次;
五是与16万余名未婚青年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
六是发放晚婚晚育相关宣传资料73万余份,书写晚婚晚育相关标语2万多条;
七是举办晚婚晚育相关文艺演出776场(次),观看演出群众达40多万人(次);
八是开展晚婚晚育知识竞赛700多场(次);
九是共为晚婚晚育家庭提供致富信息1万多条,提供相关项目1000多个,项目资金达1500多万元;
十是县级以上召开晚婚晚育会议85场(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一个立体型、多极化的“晚婚晚育、从我做起”宣传服务活动模式正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开展“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创建新型生育文化,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个群众性较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让“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成为未婚青年的自觉行动,如何让广大青年自觉参与进来,并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创建,使之成为新的生育文化的主人,是活动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通过强化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推进了“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了市“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活动形式、工作标准等。如市委宣传部将“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作为创建xx市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
市教育局把青春教育、性心理教育等健康科普知识列为中学教学必修课;
市妇联将“五好家庭”与计划生育新风户评比融入一体;
团市委将青年志愿者与“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相结合。多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使“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呈现出部门联动的特点。

二是建立了三支队伍。第一支是基层宣传队伍,由计生专干、计生协会员、计生协志愿者、村(居)干部、会员小组长组成的纵向到底、模向到边的宣传网络。第二支是由全市大中小学、医疗服务院所以及计生站所及各行业精心选出的100名优秀志愿者组成的xx市计生协人口教育师资队伍。第三支是村级文艺宣传队,他们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群众在娱乐中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宣传阵地。即以市委党校为龙头,县人口学校为中心,辐射到243个乡(镇)人口学校,2002个村(居)“会员之家”,86个大型生育文化广场,形成了市、县、乡、村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宣传阵地网络系统,为全市人口计生宣传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实现人口计生“双降”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早婚早育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自开展“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以来,激发了广大青年朋友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正在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转变。2011年全市新婚69806人,其中晚婚13742人;
生育70238人,其中晚育7257人。晚婚人数较2010年增加3628人,晚育人数增加1786人,有效遏制了早婚早育现象。

二是产生了“多赢”效应。通过开展“晚婚晚育、从我做起”活动,有效提升了人口计生和计生协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晚婚晚育家庭不仅享受到了优先优惠政策的奖励,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早婚早育家庭在支付计划外一孩社抚费、付出沉重经济代价的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都带来了影响。所以,晚婚晚育不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积其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晚育 晚婚 计生 经验交流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