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赴福建向莆铁路沿线区域考察调研报告】

赴福建向莆铁路沿线区域考察调研报告  

县人大产业布局考察组  

   

7月1日-5日,县人大产业考察组一行赴福建考察调研,考察组先后到莆田市荔城区、永泰县、沙县、泰宁县4个向莆(昌福)铁路沿线县区考察产业布局、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  

通过一路走、一路看,几个县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产业发展定位明确。荔城区属莆田市中心城区,位临湄洲湾沿海,海陆交通齐全,其产业发展定位为构建港城崛起的宜居创业城市中心,港城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港城互动的交通运输中心、兴化湾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文生态旅游胜地。沙县作为国家交通部新一轮规划100个、福建省4个交通枢纽之一,产业发展定位为打造闽中发展的核心区域与闽中中心城市。永泰属福州辖区县,离福州30分钟车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定位为福州的后花园;
泰宁依托大金湖国家5A景区,发展定位为“海西”旅游胜地,围绕“向莆沿线、海西两翼”,着力打造“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安养休闲小城”。  

(二)产业发展布局大手笔。荔城区规划了工业集中区、现代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区、总部经济区、创意产业园区等产业区。沙县规划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二期,“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市、县共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金古园,其中金沙园二期规划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永泰县则规划了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综合体、南城区旅游综合体、“海西”创意产业园、中海创生态型智慧科技园。泰宁县则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规划了海峡旅游产业园和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产业发展理念上,荔城区提出推动城乡产业互动融合,泰宁则提出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方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精品、优质、高效农业,稳定常规农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工业方面:抓提升促转型,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引导企业增加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成果。三产方面:立足福建山地、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
应对铁路开通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各地均有自己产业特色和亮点。沙县的小吃。该县有近6万人外出经营小吃,年经营收入近50亿元,为彰显这一产业特色,该县规划建设了小吃文化城,项目占地230亩,总投资7.6亿元,已打造成国家4A景区,成为对外展示沙县小吃的窗口。荔城区的工艺美术城和ECO-城,工艺美术城占地460亩,有千家企业入驻,成为世界最大的檀香和沉香交易基地,已申报成为国家4A景区;
ECO-城是一个以健康产品交易和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健康生态产业城,产业城占地1500亩,总投资60亿元,分三大板块: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交易中心,以全中医药植物来打造的园林景观,全球首个中医药文化博览园。永泰县的绿色生态旅游,开发了
青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天门山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泰宁县突出了丹霞文化产业园,明清园(古玩城)、中国文化创作(泰宁)基地等。  

二、比照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将南丰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赣东南又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我县的产业发展围绕这一既定目标推进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产业发展惠及了广大群众,2012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67元,高于沿海荔城区的11180元、沙县的10379元,更高于泰宁和永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但比照这些区域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我们在产业发展方面但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我县的一产比重仍较大。2012年,荔城区一产的比重为6.9%,沙县一产的比重为15.4%,而我县的一产比重为30.5%,这说明我们一产的优势仍停留在“量”上,没有产生“质”变和裂变,一产的优势没有效的转化为二产、三产优势,产业附加值仍比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仍不高,目前虽然我县南丰蜜桔、甲鱼、朗德鹅等种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主要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未成型。  

(二)我县的工业发展层次仍比较低。在三次产业比较中,我县的主要差距在二产,荔城区的二产比重为61.8%,沙县的二产比重为53.5%,他们的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产业发展重点已逐步转向三产服务业,而我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发展仍面临土地瓶颈制约、劳动力成本劣势、产业链短、产业配套不完善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  

(三)我县的三产服务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产业上。我县的三产还是以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层次不高,产业不大,服务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旅游业刚刚起步,缺乏大财团、大企业的投入和参与,景点打造和市场运作仍在起步阶段,重点景区景点仍有待突破。物流业多以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为主,仍处于较为单一货运物流,物流业设施载体仍较落后,物流企业普遍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思考  

向莆铁路即将开通,必然会对南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向莆铁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联为一体,铁路设计时速达200—300公里/小时,属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铁路开通后,我县到南昌1个小时,到福建、湄洲湾沿海地区2个小时,这为我县更好的融入“两区”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便捷通道。今后,南丰产业的发展更应该站在国际国内大市场、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产业的发展应考虑遵循更多的国际惯例,应更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更好地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结合这次考察体会,考察组对我县产业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在产业发展理念上,要立足特色创优势,打造具有南丰特色的产业群。南丰蜜桔是我县特色产业,我县及周边蜜桔种植面积超100万亩,产量过100万吨。应将蜜桔产业作为融合三次产业的核心产业,形成“一业带百业,百业促主业”的产业发展格局。1、大力发展蜜桔加工产业,推进南丰蜜桔产业与工业融合。蜜桔全果综合利用和研发,可形成果肉、果皮、果渣、果汁、果酒5大体系近100种产品,果品可发展果酒、果汁、果醋等,桔皮具有较高的美容和药用价值,可用于提取桔油、生物类黄酮、色素、果胶,广泛用于食品、化妆扶肤品添加剂。目前,南丰蜜桔果酒、果汁、桔饼、桔糕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果醋、桔皮、桔渣综合开发还处于空白,全县加工消化的鲜果不到总产的2%,残次果达3亿斤左右,大量具有药用价值的桔皮、桔渣被遗弃浪费。发展南丰蜜桔加工产业潜力巨大,既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又为我县工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工业和农业的互促发展。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南丰蜜桔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依托南丰蜜桔产业资源,结合本地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森林城乡创建以及城乡居民休闲需求,大力发展以生态桔园、特种养殖、乡土风情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构建以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功能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加快观必上乐园,罗里石蜜桔生态示范园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规划打造一批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实现南丰蜜桔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双赢”。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南丰蜜桔产业与三产服务业的融合。南丰蜜桔产量已达100万吨,据估算,南丰蜜桔每年有机肥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生物农药需求量在上5千吨以上,农资、农机具需求量也非常大,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物流业支撑,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确保南丰蜜桔产品快速、便捷输送到市场终端。南丰蜜桔鲜销期短,面延长南丰蜜桔贮藏期和货架期尤为迫切,目前保鲜贮藏能力不到1万吨,保鲜贮藏能力严重不足,发展贮藏保鲜及仓储业潜力巨大。  

(二)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要更加注重配套链接,加快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对接大交通,迎来大发展,既要发挥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又要配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和转移。1、农业方面: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南丰蜜桔、甲鱼、南丰腌菜、豆腐皮等产业基地建设,使南丰成为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工业方面:打造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我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先进县,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县,结合我县资源优势,应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构建食品产业园,使南丰成为绿色食品加工区域中心,进一步辐射、聚集建宁黄花梨、赣南脐橙、金溪蜜梨、广昌白莲等加工产业。3、服务业方面:打造赣闽边际区域果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集产品交易、检测、仓储、冷藏保鲜、直销、连锁零售经营、物流配送、信息收发、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果贸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产业园,将南丰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柑桔集散地、赣东南最具影响力的水果交易中心、区域型进出口水果交易基地、华东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4、旅游方面:打造“海西”沿海地区和昌抚区域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按照“南丰福地、世界桔都”主题,推进“六景区、十景点”的开发,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规划建设集客服中心、旅游产品市场、餐饮、住宿、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  

(三)在产业发展内涵上,要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含量则是产业第一竞争力。1、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养殖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着力提升南丰蜜桔和甲鱼等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建设南丰蜜桔科技博览园,建立南丰蜜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南丰蜜桔果品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形成一系列南丰蜜桔加工产品;
加强南丰蜜桔抵御自然,尤其是极端低温冻害风险研究,将产业风险降至最低。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形成县级以科研、培训、咨询为主,乡镇以示范推广为主,村级以技术指导为主的科技推广网络。2、推动工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改造升级三产服务业。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服务业发展,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使传统服务产业组织形式向专业化、连锁化、联盟化转变,产品向自助化、网络化发展。用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装备服务业,提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含量,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文化创意、冷链物流、智能旅游等新兴服务业。  

(四)在产业发展支撑上,要整合资源重点倾斜,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国家对产业发展分为三类: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我省明确了十大振兴产业:光伏产业,风能、核能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航空制造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我县亦明确9类66项特色优势产业,对这些产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和政策方面大力扶持、倾斜。资金方面:在资金投入上向特色和优势产业倾斜,积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跑项争资、招商引资、动作融资,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统筹安排”原则,集中捆绑使用资金,实施集中突破,对不同来源的项目资金,向重点产业倾斜,加快我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土地方面: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大力清理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确保土地优先供给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人力资源方面:积极引进和培育我县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县特色和优势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政策方面:用足用活西部政策延伸县有关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有关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级产业振兴有关政策,大力扶持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家限制类、禁止类产业坚决不引进、不发展。  

   

   

2013年7月10日  

推荐访问:福建 调研报告 考察 区域 铁路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