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调研侧记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调研文章]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调研文章

跨越赶超、洼地崛起的成功实践──“郎溪现象”调研报告
 
近年来,郎溪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性机遇,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省内外誉为“郎溪现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过去的郎溪,基础差、底子薄,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农业小县。新世纪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一任接着一任干,从“两治”兴县到“双轮”驱动、“三化”同步,经济社会逐步迈入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到2011年,六年间GDP从22.7亿元增至72.7亿元,财政收入从1.1亿元增至1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3.2亿元增至9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87元增至6318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7.6︰41.0︰31.4调整为16.0︰62.6︰21.4。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形成了令人称道的“郎溪现象”。

  经济增长速度快。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2010年、2011年增速分别为16.2%、17.4%,均居全市第一;
财政收入“十一五”以来六年年均增长51.3%,居全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以来六年年均增长39.3 %,居全市第一。

  承接转移企业多。2009年到2011年,三年累计签约外来投资项目1062个,落户企业704家,居全市第一 。江浙一批企业纷至沓来,无锡工业园、经都产业基地、常州工业园等企业集群相继落户建设,呈现出扎堆效应,倍受省内外广泛关注。

  城乡面貌变化大。县城框架迅速拉开,形象快步提升, 近三年,建成区面积由3.4 平方公里增至14平方公里,扩大到4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扩张,县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增至17.5平方公里,扩大到5倍。

  跨越赶超氛围浓。党委核心领导、政府强势执行、人大政协合力跟进,各级领导班子担当了发展的领头雁。广大干群思想深刻变化,人心思变、人心思进成为主流。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氛围浓厚, “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好加快”工作作风蔚然形成。

 “郎溪现象”的形成,是郎溪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深度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突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结果。关键取决于他们多年一以贯之地狠抓招商引资。尤其是近年来,他们牢牢抓住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埋头苦干,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近三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63.6%,居全市首位。

  (一)综合施措,构建招商引资推进机制

  郎溪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始终如一、持续有力地推进,真正做到了热度不降、力度不减。

  2009年起,每年正月十六,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下达目标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每年8月1日起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每年底开展“三查三看”, 查进展、看合同,查资金、看凭证,查落地、看现场,进行严格考核,重奖有功之臣。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县级领导多路出击,70多个小分队300多名各级干部常年奔赴在招商第一线。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弘扬钉子精神、保姆精神,保持磨劲、韧劲,苦字当头、志在必得。2009年夏,仅引进投资5亿元的无锡东日昌轴承公司,就在三个月内历经了8轮商谈。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郎溪县敏锐捕捉到苏南地区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和主攻方向,坚持三个先行突破,成功地实现了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一是先行突破“核心”企业,通过引进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二是先行突破“领军”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带动相关企业整体迁移;
三是先行做好“先遣队”跟踪服务,推动形成羊群效应。为确保招商引资质量,郎溪县确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坚持“五个不招”,即不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危及安全、消耗人力的低层次项目。建立项目会审制度,严把“三个关口”,即严把产业导向关、项目审查关、项目监管关。主攻高大外项目,做到三个紧盯,即紧盯长三角、紧盯产业集群、紧盯各类500强企业。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税收贡献等指标,分类确定项目入园标准。

   (二)大干快上,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抓招商引资,项目不落地,等于一场空。为此,郎溪人一直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务求招商引资早日取得实效。

  为使外来投资项目尽快从“纸上”到“地上”, 从建设到投产,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郎溪县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和抓手,着力解决项目从哪里来、落到哪里去和如何快速建设的问题。以超亿元项目建设为主体,落实强有力的推进机制,采取“制表上墙、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办法,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三年共开工项目704个,建成项目337个,共有80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

  工业一直是郎溪县域经济的短板。他们始终把工业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每年8月份组织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确定100个工业项目重点调度。三年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统计口径)100家,总数达142家,占全市的18.3%。

201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0.6亿元,增长30.5%,居全市第一,工业化率达5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特种设备制造、箱包、电力电子等产业。特种设备制造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中的经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准。

  (三)聚力会战,精心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郎溪人深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他们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大力推进“两区三园”建设,构建承接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第一,科学规划引领,优化园区布局。科学规划“两区三园”的产业定位,形成“一主、一副、一轴、三园”的空间格局。“一主”指县开发区,重点发展特种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一副”指十字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经编为主的轻工纺织和配套产业。“一轴”指沿建平大道和214省道形成的工业带。“三园”分别指梅渚、新发和涛城工业园,定位于“两区”的配套园区。形成县开发区和十字开发区南北呼应、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三个工业园配套协作、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的承接载体。

 第二,创新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建园区。与上海白茅岭农场合作,利用其闲置土地,建设县经济开发区。与皖垦茶业集团合作,共建十字经济开发区。以县政府、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鸿翔控股集团为主体,以十字镇政府、皖垦茶业集团为参与方,采取"3+2"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中国经编之都。加强与常州武进、钟楼区,上海松江区以及浙江海宁等地政府层面合作,采取“飞地经济”模式,以要素换投入、换产业,共同规划、建设、管理园中园和共管园。

  第三,举全县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郎溪县充分保障开发区建设所需人财物,在全县范围抽调精兵强将,以决战决胜的勇气,组织大兵团会战。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两区三园”三年共投入120亿元,基本保障了建设需求。县开发区三年累计投入81.08亿元,完成拆迁1017户,平整土地15750亩,建设园区道路78公里,管网铺设同步推进。开发区建设,秉承企业至上理念,对企业要求,敢于承诺、勇于兑现。如对安徽一变签约后须15日动工的要求,集中调配40多台挖掘机,10天内平整土地128亩,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

  (四)攻坚克难,着力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面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要素瓶颈制约,郎溪县不等不靠、积极挖潜,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用足用活政策,有效破解了发展难题。

  在解决用地难方面: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年度用地指标;
二是在“土地置换、增减挂钩”上做文章;
三是在争取重大项目点供指标上破题;
四是在未利用地上挖潜力;
五是在盘活存量土地上下功夫;
六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2009年以来,共上报8个批次点对点置换用地指标3040亩,使用先行复垦用地指标3124亩,基本保障了发展用地需求。

  在解决融资难方面: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机构,中行郎溪支行、新华村镇银行相继成立,县农村合作银行挂牌运营。二是组织开展银企合作,狠抓履约,服务各类企业。三是加强金融工作月调度,实行财政性存款和银行信贷投放挂钩,对银行年度投放量进行考核奖励。2011年全县各项贷款余额增幅62.9%,居全市首位。全县贷存比从2008年的41.5%升至2011年的68.8%。与此同时,做大做强县级国投公司和融资担保中心,采取BT、BOT模式进行资本运作,筹集资金。

  在解决用工难方面:组织实施万人培训、万人回流、万人引进“三万工程”。把帮企业招工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对接合作,芜湖技师学校郎溪教学基地成功设立。积极在皖北、河南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辟劳务输入基地。2011年累计培训、回流、引进各类人力资源3.2万人。

  在解决用电难方面:争取省电力公司将郎溪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电力试点县,编制了电网建设专项规划。从2010年开始,争取省电力公司每年在郎溪电力设施投入不少于3个亿。110千伏十字变投入运行,110千伏永宁变、220千伏梅丰变相继开工,“十二五”电力框架加速形成。

  (五)贴心服务,着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郎溪县向外来企业郑重承诺:“围墙内的事情,你来;
围墙外的事情,我来”。在江浙客商中,心贴心的“郎溪服务”已成品牌。郎溪县因此被评为2010年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县开发区跻身“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100强、最佳投资服务环境开发区”。

  坚持把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改善服务的首要环节,三年再精减行政审批事项20项,同时注重在“精简、优化、限时”上下工夫。“精简”就是做到审批程序向最少、审批时限向最短、收费标准向最低“三个看齐”;
“优化”就是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加快网上审批和网上电子监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减少时间、减少成本;
“限时”就是要求当场办结、压缩时限办结。

  多年来,郎溪县一直大力推行诚信服务、真情留商,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外来企业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快捷高效地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对外来客商发展上给支持、政治上给待遇,生活上多关心、感情上多沟通。为企服务贴心又周到,全县涉企单位与苏浙接轨,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在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为客商全程代理帮办各种手续,对落户企业,明确专人,实行“保姆+智囊”式的“一对一”服务。郎溪南方封头有限公司落户后,要求两天办齐开工手续,县里集中抽调12名工作人员,在23小时就将40种不同类别的审批手续和材料全部办妥。

  在优化招商软环境的同时,郎溪县还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产业配套服务。按照“建设新城区、稀释老城区、整治结合部”的思路,三年先后实施"5·10"、"8696"、" 2+9"等重点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县城。为满足外来企业生产需求,争取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在郎溪全额投资建成全省第一家县级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积极推进连接两个开发区和城区的“快速通道”以及钢材市场、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为企业入区和发展提供便利。

  (六)打造队伍,不断增强招商引资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需要各级干部更多的付出。郎溪县一直把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干部能力作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提振干部精气神、增强干部执行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合力共为的工作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干部实际,一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从2009年起先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推动各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和高效干事。开展民主考评县直单位活动,实行书记约谈县直单位一把手、县委常委会点评垂直单位制度,推动各单位改进工作,服务招商。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加大明查暗访和公开曝光力度,先后有4名干部因违反规定受处理。持续的效能建设深深触动了广大干部思想,大幅提高了机关效能。

  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机制,对于调动干部积极性至关重要。郎溪县委使用干部坚持“三看三不看”,即看实绩、看口碑、看修养,不看背景、不看关系、不看圈子,真正做到“工作上去,干部上去;
工作下来,干部下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近三年共交流、轮岗科级干部268人,较好地做到了“单位无闲职、干部无闲人、岗位无闲时”,激发出广大干部招商引资、干事创业热情。

 “郎溪现象”,是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范例,是欠发达县份跨越赶超、洼地崛起的生动实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郎溪现象”启示我们:欠发达地区要跨越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剖析近些年的郎溪工作,从“两治”兴县到“双轮”驱动、“三化同步”,从招商的单兵突进到产业的整体承接,从承接平台的打造到服务环境的优化,每一个时段,思路都十分清晰,理念与工作都有创新。正是根植于实际的革故鼎新,增添了郎溪不断进步的动力,引领他们实现了跨越发展。

  “郎溪现象”启示我们: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必须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先人一步、抢占先机。发展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郎溪近年来之所以取得显著的发展业绩,就在于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采取强有力举措抓住机遇,从而实现了洼地崛起。无锡工业园和经都产业基地的落户便是最好的例证。

  “郎溪现象”启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审时度势、发挥优势,找准发展的突破口。郎溪既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又缺少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够实现跨越发展,就在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找准了招商引资这一突破口,创造性地建设开发园区,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无中生有和经济的借力扩张。没有大量的外来资本,就不会有郎溪经济的强势增长,就不会有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

  “郎溪现象”启示我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充分激发人的潜能,锻造一支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同等的环境和条件,哪个地方的干部作风实、能力强,哪个地方发展就快。近年来,无论是外出招商还是服务客商,无论是三区会战还是项目攻坚,郎溪广大干部都始终保持着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精气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成就了郎溪现象。

  “郎溪现象”启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民本思想,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实惠,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近年来郎溪组织开展大面积征迁、大规模建设,还有取缔城区达雅机、整治占道经营等,历经诸多重大决策部署和疑难复杂问题,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满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利民、惠民,让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助推了郎溪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委市政府调研组

                                        2012年2月26日

推荐访问:解放思想 赶超 跨越 调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