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矿区社会管理汇报发言材料】 汇报演讲稿

创先争优活动中,XX市矿区以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区为契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要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着力破解作为典型工矿型城市区存在的城乡结合部多、人口密度大,特殊人群多、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等问题,针对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足关注民生、积极化解矛盾,先后确定21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趟出了一条富有XX矿区特色的社会管理之路。

理念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力点。一是提高认识。区委常委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多次组织学习讨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示精神,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学习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响亮提出: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社会建设”、“‘首善之区’建设首要任务是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等目标。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区机关报《XX矿区》开辟专栏,宣传中央、省、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安排,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意义,为全区党员、群众统一思想创造了条件。二是加强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组,在区委政法委设立领导组办公室,抽调3名素质高的同志专门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各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开展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赴南京建邺区、玄武区学习考察,邀请专家授课讲解,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在多次调研基础上,明确了以21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为内容的“3612工程”,具体包括3个公共医疗项目、6个公共保障项目、12个公共安全项目,每个项目都成立了领导组,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区形成了以项目为抓手、部门和基层协调联动,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管理的良好态势。四是健全制度。出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等13项具体制度。同时,建立四项制度,即:社会管理组织制度,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评体系,确保创新项目有效推进;
创新项目责任落实制度,明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由各牵头单位负总责,各相关单位配合工作,承担应尽的责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进展定期汇报制度,坚持“听汇报、实地看”,适时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阶段性推进会和现场会,确保项目推进有力;
创新项目进展督查通报制度,明确工作进度实施时间表,落实责任奖惩,调动了项目实施单位积极性。

坚持机制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着力点。一是重心下沉触角延伸。矿区改革社区原有组织构架,变过去的“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模式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党务、居务、政务的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工作格局。实施了下派科级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工作的办法,实现了人员下沉;
实施了社区管理服务站、综治办全面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举措,实现了权力下沉。二是多方参与构建合力。注重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协同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实行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依托驻地非公企业顺达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司机队伍,建立了综合治理信息员队伍,让非公经济组织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生力军”。注重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他们在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治安防范、救助帮扶等方面切实承担职责,区法院、公安、司法、民政、食药局等都确定了各自项目。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通过各自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困难人群救助、创业就业培训等工作。平潭街街道的“老妈妈”帮教协会,中沙坪社区的“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刘家垴社区的关爱“空巢老人”医疗咨询、救助应急、上门服务、心理抚慰小分队,枣岭山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人才库”等社区各种自治组织和协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效率。三是科技助力提升手段。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天网”工程,在区公安分局、各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建起了三级监控系统传输网络平台,安装前端探头185个,实时掌握治安动态,不断强化巡防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天网”工程在治安防范、侦察破案方面重要作用。区公安机关通过“天网”先后侦破各类案件130余起,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2个,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0余名,排查隐患和堵塞漏洞40余处。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5%,街面“两抢”、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6.2%和4.1%。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手机和gps定位系统,使用电子地图即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定位监控,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进行报警提示,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坚持工作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一个基本定位。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基本定位,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得到实惠、感到温暖。由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站(所)和社区监控点共同构建起了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尤其是在社区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仅让监管贴近了百姓餐桌,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注入资金500万元,成立构建和谐社会帮扶基金会,基金会可以有效整合全区帮扶资源,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集基金,对辖区特殊困难家庭和个人因灾、因病或者子女就学等而出现生活困难人员实施帮扶救助,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和个人解决燃眉之急。一种管理模式。社区按照规模大小划分为若干“网格”,社区干部实行包点管理服务,通过楼长、单元长以及志愿者的协调配合,实现了为居民群众的“贴身服务”。一个个“网格”织起了一个个经纬网,社区干部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耕好各自的“责任田”,每天深入居民群众中开展工作,发现问题、了解民情、解决问题、带回难题,按照“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办法,当场解决简单问题,带回疑难问题,最再提交相关部门、单位解决。目前,全区40个社区基本上都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一个服务体系。依托全区6个综治服务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实现了资源整合、各方联动。中心搭建起了由综治、司法、公安、信访、劳动、民政、武装、计生等部门组成的协作联动工作平台,建立了畅通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及时有效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实现了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区法院投资200万元建设诉调对接中心,与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开通了视频对接和电子邮箱,开展网上接待、远程调解服务。对当事人双方愿意调解处理的案件,及时组织调解,由速裁庭采取简易程序,在5日内速裁处理。今年以来,区人民法院庭前调解民事案件占到民事审判案件总数的34.32%,诉前调解案件占民事案件总数的24.81%,实现了以5%的审判资源,解决51%的民事诉讼工作量的成绩。一种特殊关爱。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特色鲜明。投资200余万元,开始筹建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通过为吸毒人员提供美沙酮药物的维持治疗,逐步减轻他们对毒品的依赖,有效减少了由毒品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矿区司法局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教育管控措施,认真开展“帮学、帮教、帮扶”活动,实现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无缝衔接。司法局对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建立了“一帮一”、“多帮一”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安置工作。目前,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和帮教率都达100%,安置率达90%。2011年10月,矿区首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推荐访问:矿区 汇报 发言 创新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