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编辑要具备的素质

一、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  

(一)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当今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新时期电视媒体的竞争十分激烈,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也应从过去简单的“把关意识”提高到以受众为中心的“引导意识”思路上来,高质量、高标准地编发新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把关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新时期如何重新认识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是当好电视新闻编辑的前提,也是担当新闻编辑的首要条件。因为电视与其它主流媒体一样,除了具有信息功能外,还是党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接受众的“桥梁”。如果新闻编辑的政治责任感不强,就会导致对新闻的思想性把关不严,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会在受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和误导。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政治性错误是最大的错误,有的新闻稿需要我们在编辑制作的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对那些违反政策,影响团结的画面绝不能放行。长期以来,在编辑制作过程中,我只要感到稿子有问题有错误,总是马上与记者联系,商量修改,决不让有问题的稿件溜过去,不让错误的言论和画面播出去。只要我们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把普遍意义上的本职工作与电视舆论导向作用联系起来,一种本能的政治敏感性就会随时提醒你。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增强政治敏感性至关重要。  

电视新闻编辑发布的信息较之其他类型的编辑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所谓覆盖面广,意即各种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可以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谓即时性强,是指新闻编辑所发布的新闻信息都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最新的信息和动态;
所谓信息量大,是指新闻编辑发布的信息从总体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生活方面的信息,也有政治生活方面的信息;
既有社会热点问题,也有社会难点问题。尤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无所不包。这表明,电视新闻编辑所发布的信息,拥有十分庞大的社会读者群,其社会影响非常广泛。电视新闻编辑在发布信息时,稍有不慎,发布不应发的信息,或者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如果缺乏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轻则闹出笑话,重责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现在有很多新闻记者就欠缺这方面的素质,只要是新闻,什么都拿出来报道,也不关注这样的新闻能不能报,报道以后回是什么样的结果,等等。结果造成新闻媒体人在公众中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是政治领导人既爱又很的角色。当年中国国家主席在中南海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执行官董建华的到京述职新闻发布会时,当场怒斥香港记者,结果这几位香港记者被请出了新闻发布会现场。这几个记者就问了一些较敏感的政治话题,结果惹恼了国家领导人。  

   要真正使新闻起到舆论先导作用,新闻编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否则,就谈不上社会导向意识。电视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是选稿、改稿、组合、编排。如果一个新闻编辑不了解党在每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明确党的工作意图,又凭什么标准去选题、改稿、定选头条呢?毛泽东同志说过:“要政治家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编辑必须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首先要站在高处立题,置身实地做文章。其次,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当前在想什么,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
抓住这些百姓关心的事,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引导功能,用党的政策为百姓解疑释惑,把群众的心统一到大局上来,特别是在县级台,受众受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新闻编辑更要充分利用电视这种媒体,架起党和群众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头条的认定、会议报道的改革、有效信息量的增大上都离不开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电视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之福,错误的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之祸。  

(二)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很多新闻编辑的责任感是不敢恭维的,特别是网络新闻,存在着很多不真实的新闻,有关娱乐圈的新闻的失真现象更是严重,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报道某位明星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这位明星会出来辟谣。虽然有时候这些明星们说的话也不完全是正确的,但是电视新闻编辑在这方面的素质实在是不高,甚至出现有些电视报道一则新闻后,被当事人告到法院,结果要公开道歉。这些都是电视新闻编辑的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电视新闻编辑应怀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选择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健康影响、对人类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的资源作为工作对象。选择,并不排斥出版物的商业功能,但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上,社会效益是放在首位的。有些编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选择了庸俗低下诲淫诲盗的东西,选择思想倾向错误甚至反动的东西出版,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这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不容的。  

2008年,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全新综艺谈话节目《新老娘舅》,每天邀请一对有矛盾的当事人步入演播室,主持人倪琳和人民调解员现场为当事人排忧解难,通过节目告诉观众面对纠纷的智慧和解决矛盾的艺术,将真实事件和综艺手段完美交融,塑造全新节目模式。该节目大力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倡导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在开播的一年多里,帮助了社会上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了社会上许多有困难的人,因此该节目的收视率非常高,在电视业一片娱乐之风中,上海的《新老娘舅》节目显得弥足珍贵。它的成功,就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高度的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因此,当一个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就应该有高度的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二、电视新闻编辑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感  

(一) 电视新闻编辑职业道德内涵
    电视新闻编辑职业道德内涵之一是正确的义利观。中国自古就有“义利之辨”。我们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电视新闻编辑职业与“名、利”二字紧密相联,因此正确的义利观是电视新闻编辑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电视新闻编辑应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与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结合起来。电视新闻编辑中有不胜枚举的动人故事。这是值得倡导的精神楷模。当然强调道德义务、道德责任并不排斥道德生活需要,并非无视义务和权利的对等性、否认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驱动机制。我们应该义利统一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对社会群体利益的关心和责任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出版业市场运行的优化。  

例如由天津电视台和北京一家制作公司合作的《我是当事人》节目,这档节目从开播以来,争议不断。在去年一期节目中,播出的内容令观众感到震惊:节目组发布了一个招聘的假信息,找来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然后节目组模仿假公司对其进行了拐卖,然后进行劝说其个一个侏儒人成亲,劝说不成就逼其拜堂成亲,最后由主持人解开这个荒唐的闹剧,并对当事人进行安慰。节目后,请来律师和司马南进行解说。据节目负责人介绍,栏目节目本身是希望能起到教育大家,警示大家的作用。播出“贫困山区的女孩被逼和侏儒成亲”的内容,会引起观众的质疑,实际上是因为太逼真的缘故,其实这小女孩是剧组请来的演员,“小女孩演的没有任何破绽,本身长得乖巧,受气的感觉,演得很逼真。”他说,“小女孩知道整个流程,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小女孩还有自己的创作,她害怕的表情都是演出来的。”《我是当事人》监制跟新民网说,“如果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能教育观众吗?一般的教育方式都麻木了,只有刺激到观众,产生同情,产生气氛,才能有教育意义。”   

针对《我是当事人》这档节目,有网友质疑:为了追求节目的真实性,毫不犹豫地把不知情的当事人推向一个个陷阱,进行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试问人性何在?   

电视节目之所以被观众质疑触及公共道德底线,其冒险的动机无不是因为以此“冒险”引起观众更加注意,从而提高收视率。有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也许有点极端,但凡是唯“收视率”而供奉,自然会授人以柄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社会对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是多么重视。它已成为人们一条必须遵守的准则。谁违反了它,将受到全社会的谴责。职业道德,是社会个体在其从事的职业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一个普遍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不可能不遇到一些直接与新闻职业道德相关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心中要有一个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标准。  

(二) 电视新闻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  

电视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也提出:职业行为崇高的标准是要求献身于公共利益。道德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普列汉诺夫就说过,“任何道德都是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为人民服务作为电视新闻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热爱人民,对人民负责。电视新闻编辑应该是一个能够为他人服务,具有为社会奉献精神的人。电视新闻编辑是一种承传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而光荣的职业,它给人以职业荣誉感,但同时它也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很艰苦、很细微的工作。电视新闻编辑通过默默的劳动把作者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完美无缺地奉献出来,故有“为人作嫁衣”之说。从这个意义说,电视新闻编辑还是一种服务性工作,电视新闻编辑在具有荣誉感的同时必须具有奉献精神。  

例如1994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开播的法制节目《案件聚焦》,不仅关注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对于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积极给予关注。2008年1月,《案件聚焦》编导祝镇波制作了一起一名年仅20岁的女孩子在恒隆广场实施盗窃和毁坏财物的案件。编导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女孩从小就缺乏家庭温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为一时迷失,染上毒瘾并影响到了神经系统,一念之差下做了违法的事情。案发后,女孩和她的家人痛苦万分。法院考虑到实际情况,为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女孩判处了缓刑。为帮助女孩,栏目编导为其积极联系社工落实帮教。节目播出后,女孩和她的家人感激万分,送上锦旗。女孩本人在写来的感谢信中表示,今后将重新做人,尽快回归社会。《案件聚焦》就是一档为人民服务的节目,它的目的就是为广大的群众服务,一切都是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电视新闻的前提,也是值得更多电视新闻编辑学习的。
 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专业知识与编辑技能  

电视新闻编辑可谓是电视新闻的“头脑”,是新闻各个环节的“把关者”。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广播的编辑不同,应掌握电视传媒的传播方式与特性。与报纸和广播媒体的报道方式相比,电视新闻报道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事件现场的声音和画面。电视新闻画面自身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负载信息的能力,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就必须提高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即通过电视画面把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气氛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要求前期工作人员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画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员不断提高画面编辑水平,把握好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 积极参与前期采编工作  

  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应该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对各方面的情况都应熟悉,在辐射的区域中,受众想什么,有什么要求,都须通过社会活动了解。如果编辑不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参与各方面的社会活动,怎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自从电视新闻进入千家万户以来,千家万户也介入到了电视新闻中,这种“双向传递”的互动形式,更要求电视新闻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实践证明,编辑与社会面的接触愈多,愈能获取包括新闻在内的各方面的信息,对于拟定新闻报道方案、确定新闻内容作用十分重大。  

单纯地做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仅仅编辑新闻画面,会逐渐有种脱节的感受。对编导、记者的意图理解不透,编出的东西就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应该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对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跳出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参与到前期采编中。  

(二) 熟悉素材  

  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吃透稿件,快速阅览素材,理清头绪,形成逻辑思维,寻找感觉。把握总体画面的编辑要想很完美的体现出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想,就必须从熟悉素材入手,这包括对新闻主题和文字稿的精深了解以及对相关画面的熟悉。电视新闻编辑,总是要先熟悉稿件,再快速浏览素材,在心底留下需用的镜头及位置等,并挑出较好的画面和最能体现稿件主旨及其特指部分的画面。为了减少失误,避免再次寻找画面的困难,我在浏览时总会做些必要的记录,先掌握基本画面逻辑及串接方式,即筋骨;
再加入血肉,将表现尽量完美的画面加入其余部分。在熟悉文字和画面素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新闻总体内容的逻辑规律,努力做到快捷迅速,表现主旨强,运用画面恰到好处。  

(三) 画面和同期声要相得益彰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要处理好声音和画面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声画合一。电视新闻节目中,声画合一运用最多的是同期声,即声音和画面同时被录进同一条新闻里。它能有效地增强气氛,使观众视听一致。此外,要做到声画对位,即把蒙太奇的组接技巧运用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中来,其特点是声音和画面都保持完全连贯,按照各自的规律去延伸发展,并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声音和画面的对列效果。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二者紧密结合,能产生单纯声音或者单纯画面本身达不到的效果,使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力得到新的拓展。  

(四) 巧妙运用字幕、图示及文字资料  

  在新闻画面上叠加色彩明快醒目的字幕版、图示及文字资料,这种直白易懂的方式可以将一时无法讲清的内容明示于屏幕上,增加信息的准确性和被理解的速度,拉近新闻报道与广大受众的心理距离。如在会议报道中,可将会标横幅、标语口号等用字幕提示,突出强调会议发布的重要信息和提出的重要举措等内容。比如在一则关于消防员奋不顾身抢救受洪水围困群众生命的新闻中,当时事件现场洪水肆虐,情况十分危险,镜头远不够清晰,编辑在适当的角度加上短暂定格,并辅以箭头方式指明受困群众的位置,突出了画面细节中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视觉感。  

四、电视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电视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编辑人员应不懈地探求知识,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中获得新的灵感,形成本专业特有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懂得工作范围内电视语言的各种规则,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美学修养,还要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它。画面编辑是一项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的工作,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一个形式美,风格好的节目,必然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艺术素养上,电视新闻编辑要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多方面的知识积淀和审美理念。在技术素养上,娴熟地掌握画面编辑的技巧。在新闻的素养上,要培养自已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编辑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还要努力带给受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编辑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贯彻美的原则。在节目编辑过程中,吸取各方经验,创出自己的风格。  

(一) 坚持科学精神,完善自身素质  

要做好传播先进文化的工作,传播者必须认真研究并正确掌握唯物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严格遵循科学活动的具体原则,正确运用科学活动中的分析、推理、归纳、比较、证明等论证方法,有效地避免失误,减少误差,到达真理的彼岸。
    此外,电视新新闻编辑工作者还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不断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修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编辑工作者只有将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内化为编辑主体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外化为编辑主体共同信守的工作态度、准则、方式,才能从思想理念与行为方式上胜任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 优化思维方式,加强自身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者还要注重优化思维方式,这是有效提高编辑素质的一条重要捷径。编辑工作者在应具备的诸多思维品质中,尤其要突出创造性、前瞻性、灵变性、批判性思维品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领域复杂而新颖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文化领域不断涌现的形形色色、是是非非的新问题,能够给予正确的分析、判断、甄别、筛选、整理、完善。批判性思维提倡质疑精神,可防止人云亦云而出现不加甄别取舍的误差,对于提高编辑的洞察力、区别科学文化上的真伪大有裨益。  

(三) 修德、砺才、躬行,优化自身素质  

高素质人才与先进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时代的先进文化造就了不同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除了与客观环境有关外,还依赖于主观努力。作为编辑工作者,一定要修德、砺才、躬行,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修德即修养道德,通过修养使自己更加完美,是做人;
砺才即砥砺才能,靠磨练才能增长本领,使自己更加能干,是做学问;
躬行即鞠躬尽瘁,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事,避免夸夸其谈,是做事业。  

总之,要提高电视新闻的编辑素质,不是单一的追求什么,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培训、总结中一点点提升,才可以在电视媒介中赢得发展的空间,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过滤者。  


               

   


   

   

   

   

   

   

   

   

推荐访问:应具备 素质 编辑 电视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