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累尼乌斯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瑞典物理化学家。

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电离理论的创立者。学术成果。解释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电解分离的现象。研究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得出著名的阿伦尼乌斯公式。还提出了等氢离子现象理论。分子活化理论和盐的水解理论。对宇宙化学。天体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也有研究。获得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中文名,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国籍,瑞典。出生地,瑞乌普萨拉。出生日期,1859年2月19日。逝世日期,1927年10月2日。职业,物理化学家。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主要成就,创立电离理论。代表作品,获得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个人经历。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的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876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187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不久到斯德哥尔摩准备博士论文。1884年以《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论文申请博士。答辩后评为有保留通过的四等。这几乎使他失去担任乌普萨拉大学讲师资格。只是在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慧眼独识下。支持他的观点。亲自到乌普萨拉请他到德国里加大学任副教授。

这迫使乌普萨拉当局同意聘他为该校讲师。1885年到奥斯特瓦尔德实验室工作。1891年担任瑞典皇家工业学院讲师。1889年升教授。1895年出任该院院长。1905年任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0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11年选为本国皇家学会会员。1927年退休。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学子时期。阿伦尼乌斯生于瑞典。祖父是一个农民。

父亲是乌普萨拉大学的总务主任。阿伦尼乌斯3岁就开始识字。并学会了算术。父母并没有专门教他学什么。他是看哥哥写作业时逐渐学会了识字和计算。他的启蒙教育可以算得上“无师自通”了。6岁时就能够帮助父亲进行复杂的计算。阿伦尼乌斯聪明。好学。精力旺盛。有时候也惹事生非。在教会学校上小学时。就常惹老师生气。有一次他给同学们讲故事。竟过了上课时间。老师想要处罚他。又被他逃了过去。

进入中学后。阿累尼乌斯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喜欢物理和化学。聪明的人总喜欢多想一些为什么。遇到疑难的问题他从不放过。经常与同学们争论一番。有时候也和老师辩个高低。1876年。17岁的阿伦尼乌斯中学毕业。考取了乌普萨拉大学。他最喜欢选读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只用两年他就通过了学士学位的考试。1878年开始专门攻读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塔伦教授是一位光谱分析专家。在导师的指导下。阿伦尼乌斯学习了光谱分析。

但他认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还应该掌握与物理有关的其它各科知识。因此。他常常去听一些教授们讲授的数学与化学课程。渐渐地。他对电学产生的浓厚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光谱分析的研究。他确信“电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他热衷于研究电流现象和导电性。这引起了导师塔伦教授的不满。他要求阿累尼乌斯要务正业。多研究一些与光谱分析有关的课题。俗话说。“人各有志。不可强留”。目标不同。使阿伦尼乌斯只好告别这位导师。1881年。

他来到了首都斯德哥尔摩以求深造。当时埃德隆教授正在研究和测量溶液的电导。埃德隆教授非常欢迎阿累尼乌斯的到来。在教授的指导下。阿伦尼乌斯研究浓度很稀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这个选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选题。阿累尼乌斯就不可能创立电离学说了。在实验室里。他夜以继日地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实验。整天与溶液。电极。电流计。电压计打交道。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两年。在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家埃德伦德教授的指导下。阿累尼乌斯成了埃德伦德教授的得力助手。

每当教授讲课时。他就协助导师进行复杂的实验。在从事科学研究时。他就配合教授进行某些测量工作。因此。他的才干很得教授的赏识。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他都在埋头从事自己的独立研究。在电学领域中。他对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很有研究兴趣。年轻的阿伦尼乌斯刻苦钻研。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长期的实验室工作。养成了他对任何问题都一丝不苟。追根究底的钻研习惯。因而他对所研究的课题。往往都能提出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假说。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