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刁敏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 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书中很多的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使我联想想到了班主任工作亦如此。管理班级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如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信任、理解与尊重,管理在于发现,在于倾听,更在于唤醒。在班级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主体,我们每天看到的只是每个学生的行动,每个学生都似乎在静静地走着,安分地学习着,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头脑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许我们雕刻出的规则能够管得住行为,但是却难以管得住思想,因此有人说,班主任的管理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还有“把儿童当儿童”“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句人人都知晓的话,也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然后要真正做好、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正如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他到北京56 中挂职锻炼,带着满腔热情,做好充分准备,信心满满地去一个全校闻名的乱班上一堂思想政治课,最后他“仿佛一位稚嫩的新手一样狼狈不堪”“恼羞成怒”,回到办公室后,把备课本一扔,开始喷发抱怨:这是一群什么学生?!简直是人渣!他也困惑:这样的学生如何去爱?我敢爱吗?因为这是的李老师,几乎是把这些让他丧失了教师自尊,体验到教育失败的学生视为仇敌了!相信,李老师这样的经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真的,那些态度恶劣、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会让你抓狂、烦躁、心情恶劣、甚至愤怒……最初的时候,我们也会很有耐心,尽管受尽挫折,依然会爬起来再战,但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可能就会放弃。李老师用他广博的知识和睿智的思考告诫我们:热爱学生应该是在理性之爱的意义上。对学生的理性之爱,则不论这个学生的长相如何、气质如何、学习成绩如何、家庭背景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教师都无一例外地去爱他,理解并尊重他的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进而全身心转向每一个学生,将其生命的潜能挖掘出来,彰显出来,变为现实的生长和发展。这样的爱是“大爱”,所谓“大爱无边”,就是没有边界、没有选择、没有条件的爱。是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身上,也许还存在一些不好的品质,还有许多不好的习惯,但他就是一个独具价值和意义的生命体,我们教育者不可能让他立刻实现转型,成为每个人心中理想的那一个,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改变他,哪怕只是改掉了一个小缺点,改善了一个坏习惯。正如李老师在本章文末提到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与一个学生面对面谈话时的照片,他的眼神让人怦然心动,那是一种爱的温情和柔情,从他注视学生的眼睛中折射出来,而且是那么自然、质朴……这种大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的。读着李老师的这篇文章,真的让人豁然开朗!

  读完这本书,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对阐述的每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试着“让我们的数学课慢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久而久之他们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增强了对数学课的极大的乐趣。可见,课堂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停顿和等待。 读完这本书,仿佛重温一次教育理论经典,再次感受到经典的温暖与力量!正如该书的封面上所言: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对我们而言,教育常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发现和学习,更需要应用和创生,唯有如此,教育常识才会扎根于内心之中,变成自我存在的根基。

推荐访问: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 让教育回归常识 回归教育常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