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由一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

  周五放学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班里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后天是母亲节,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母亲节这一天,要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对母亲的爱。事情很简单:可以是帮妈妈做做家务,可以是帮妈妈剪剪指甲,可以动手做件小礼物,也可以是对妈妈郑重的说一句“妈妈,我爱你”……作为六年级的大学生们,我想对这项作业来说肯定是小事一桩。。



  周日,学生来到学校。当我检查他们的作业时,他们都津津乐道的谈论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我趁热打铁对他们说:“同学们,赶紧把你们的做法写下来吧。”“唉,要写作文呀”“真难呀”“我对作文简直就是一窍不通,提笔就头疼” ……一系列的抱怨声不绝于耳。我开始纳闷起来:“为什么先前还兴高采烈的谈论,现在却都唉声叹气?为什么对作文是如此的恐惧?为什么写自己的亲身体验都不会?”……我静静地思考着,得想办法让同学们学会表达。于是,我慢慢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鼓励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不用望文生畏,把你的做法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行。写写你真实的过程。”接下来,一部分学生开始托腮思考怎样写,一部分学生在忙碌着翻作文书,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胸有成竹地写起来。



  面对着这一场面,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不是太不称职了,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可言,对写作产生了厌恶,产生了恐惧。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孩子不愿写作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孩子不愿用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呢?”我想这就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弊病。我也从其他同事那儿了解到他们的学生也基本是这样,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我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认认真真抓好作文教学,不如考试前给学生几篇范文,让他们背下来,考试时改头换面套上去来的省力,来的“效果明显”。这样考试之后,学生高兴,家长一看分数不低也高兴。又何乐而不为呢!

  2、作文教学从形式入手,过多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即作文教学时教给学生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如何过渡照应。不可否认,对这些方法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也未尝不可。但是,老师教学生毕竟有别于木匠、泥水匠带徒弟,如果作文教学过分的注重这些所谓的方法与技巧的传授,就会严重地束缚学生的创作灵感,妨碍学生的自由表达。作文的“新”又能从何而来呢?

  3、一些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凭借个人的经验和固定的题目去指导学生的写作。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很好的适应,对于那些创新作文的新理论、新举措不适应。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学生缺乏积累。缺乏阅读积累,缺乏对课外书的涉猎。很多老师认为课堂时间是黄金时间,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所以在课堂上很少把时间腾给学生去读课外书。即使读书也无外乎是《少年文萃》《小学生作文选》等一系列为考试而用的作文书。于是,把读书的时间挤到了课下。家长也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认为看课外书对提高成绩没什么用,学生家中难见几本书,加之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学生语言积累少。学生本身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显的提出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而我们的学生没几个人能达到要求。教师、家长、学生,都对阅读重视不起来,导致我们的学生肚中无笔墨,心中无积累。没有“读书破万卷”,又何来“下笔若有神”。没有“厚积”,又何来“薄发”?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哪来的妙笔生花?语言的匮乏,大脑的空白,使学生不会写作文。



  2 学生缺乏观察、思考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中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而我们的学生却对此无动于衷。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 缺乏生活的感悟

  生活本来是五彩缤纷的,可是在我们的学生那里是单调地。学生们缺少感悟,缺少联想,缺少对生活的细心体会。



  总之,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干瘪无肉,要么重三变四,要么凭空捏造,生搬硬套;
要么拿别人写好的作文改头换面,草草了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认真思考,先从自身开始,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1教师方面

  ①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不要禁锢自己的思想。要从学生出发,要为学生的未来做长远打算。鼓励学生多读书,要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提倡学生多背诵、多积累。



  ②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情。



  ③讲授一些方法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兴趣,要不断告诉学生,作文并不困难,无非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作文不过是在纸上用笔说话而已。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提升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再次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善于思考。大千世界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2、学生方面

  ①加大阅读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间接经验。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吸收”是“倾吐”的基础,只有“吸收”得多,才能“倾吐”得快,“倾吐”得妙。可见作文教学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如果不切实进行阅读教学,不让学生多读书,孤立地抓作文训练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评议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
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写作是表达、是输出,如果学生腹中空空,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由此可见,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

  ②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中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担起此重任,锐意进取,乘风破浪。



  一节简单的作文课,带给我的是深深地思考,带给我的是沉重的责任。

推荐访问:现状及 作文教学 策略 农村 小学